女教授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巾帼心向党科技她力量首都女教授科技之星 [复制链接]

1#

喜迎二十大,科技她力量。中国共产*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年秋季在北京召开。*的二十大顺利召开,是*和国家*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盛事。首都女教授协会推出“科技之星”专栏,宣传先进事迹,凝聚巾帼榜样力量。

首都女教授协会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委员——苏东林院士(第1期)

苏东林,中共*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硕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务院、中央*委第一届装备试验鉴定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部副主任,*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组长,鸿鹊创新中心主任,工信部“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磁环境效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IEEE-AP北京分会主席、URSI-B中国分会主席等。

苏东林同志长期致力于电磁兼容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苏东林同志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享受国务院*府津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扎根课堂三十寒暑

做潜心育人的教学名师

苏东林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热爱的事业。《电磁场理论》是事关国防战略急需和世界科技前沿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学生认为难学、老师认为难教的课程。为了筑牢电磁强国的人才专业基础,她三十年如一日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电磁场理论》,并融入电磁强国的思*教育,将知识传授讲出电磁故事,以科技传承涵养强国情怀,言传身教,寓教于理,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虽然她已持续授课数十年,但每一次上课前仍坚持认真备课,并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她始终坚持课程思*,培育学生“电磁强国”的爱国情怀;她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爱上课堂”的教学理念、“教研相长,将重大工程与课堂知识点结合”的教学方法、“紧跟学术前沿,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课外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和喜爱。她认真研读“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核心内涵,探索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感受电磁场的魅力,主动认识电磁场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场的角度观察、提出、思考和探索问题,使得曾经被学生认为“又难又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电磁场理论》难点在于电磁场难以视见、难以联系实际,为了将抽象的电磁场具象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磁场理论在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她充分发挥其团队多年来在一线从事电磁兼容研究的优势,将重大工程技术与课堂知识点相有机结合:一方面,将经典的物理实验和工程问题凝练成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提升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将科研中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带进课堂,运用先进仪器实现电磁现象的“可视化”,深化了学生对电磁场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直接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视野广度进一步拓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为了达到知行合一的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她从聚焦基本原理、精炼科研案例、遴选导师队伍等方面入手,组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每周带领大家组织召开“研究生论坛”,讨论各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和研究进展;定期与学生单独交流,为学在“三观”、学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答疑解惑;鼓励每一个学有余力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实践,科学复现电磁场理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等效边界条件等基本原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电磁场的魅力。她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号召本科生担任会议志愿者,如:年恰值国际无线电联盟成立年,也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北航承办了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百年国际无线电事业从中国起航、青年科学家从北航腾飞”的指导精神下,刚刚完成《电磁场理论课》学习的数十名本科生积极踊跃担任了志愿者。他们在大会的签到引导、主题报告、分会场报告、海报展示和专项竞赛等各个活动现场,意气风发、积极阳光,展现出北航学子的蓬勃活力,并通过直接与知名研究学者面对面接触,既目睹了顶级科学家们的风采、又了解了本领域的前沿进展;在锻炼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兴趣和拓宽了视野。通过以上举措,学生切身体会和应对“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进一步提升了学习能力。

破解国家“卡脖子”亟需

做“拼命”攻关的巾帼英豪

苏东林将国家重大亟需作为毕生奋斗的方向。系统级电磁兼容一直是困扰武器装备研制和性能提升的重大瓶颈。美国将其与核、生、化并列为国家级重大工程难题。苏东林瞄准国防重大亟需,毅然选择了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和测试为毕生科研攻关的方向。她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安全基础、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装备重点预研等基础研究项目,为形成我国电磁兼容核心基础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论是非典/新冠疫情还是汶川地震期间,她始终带领团队战斗在武器装备电磁兼容设计攻关第一线。历经三十余年的机理研究、方法创新、工程实践,揭示了复杂系统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发现了电磁发射内在规律;发明了平台级定量设计技术、体系级动态复合设计评估技术,带领团队研制了电磁兼容性工程设计评估系统,“开创了我国特种飞机电磁兼容量化设计的先河”,推动了电磁兼容性定量化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发明了电磁干扰精准检测技术,成功解决了数十起重大电磁干扰工程问题。为解决电磁互扰引发武器装备失效的重大难题做出了贡献。

为了拿到宝贵的试验场电磁环境一线数据,她带领团队冬战三九、夏战三伏,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年8月,在科尔沁草原测试时不惧暴晒,患上了阳光皮炎。她不惧病痛,咬紧牙关,他的博士生感叹道,“苏老师太拼命了!我们大小伙子都要扛不住了,但苏老师坚持‘任务不完成我们绝不退!’”在十余年的努力下,她主持研制成功我*首套外场测试系统,“结束了陆*地面武器装备无法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鉴定的历史”,为实现我*武器装备全状态、全功况电磁兼容性测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她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带动了我*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测试评估从定性到定量、内场到外场、静态到动态的跨越进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研究成果已规模化应用。

空天报国薪火相传

做打造中国电磁兼容力量的学科带头人

身为国防高校教师,苏东林始终把“牢记北航人的使命,传承电磁人的文化,报效祖国,服务国防”作为座右铭,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进行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在一线型号研制中锤炼学生的毅力、能力和作风。

年她创立了我国首个“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学科,已为国防一线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年组建了北航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科研攻坚团队;年创建了航空*工行业电磁兼容专业培训基地,持续组织了近30期电磁兼容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达数千人次,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领衔并牵头建设首批国家级“电磁场与无线技术”虚拟教研室,联合国内20余所高校汇聚优势教学资源,为电磁强国培养后备力量。

她凝聚出电磁报国的“电磁*”精神内核,激发学生在攻坚克难中涵养家国情怀。她培养的博士生90%以上进入国家和国防建设主战场。

苏东林继承北航“传-帮-代”优良传统,先后培养了7名电磁场课程年轻教师,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电磁场教学团队,形成包括4位型号副总师的国防创新团队;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获国际计算电磁学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她领衔并牵头建设面向国际制高点的《电磁科学》高起点新刊,是本领域国际上第一个对标《NATURE》、《SCIENCE》的综合性期刊,引领汇聚电磁领域国际优质科技力量。联合国内29所高校、几十家科研院所及优势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民融合为特色,有效整合了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了电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了电磁环境效应行业的发展。

来源

女教授家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